大家好,今天小編關注到一個比較有意思的話題,就是關于南昌陸軍學院夏令營的問題,于是小編就整理了2個相關介紹南昌陸軍學院夏令營的解答,讓我們一起看看吧。
營 yíng,營的繁體字。
營,ying,從熒從宮。以熒光外射、環宮而壘。
(1) 形聲。從宮,熒( yíng)省聲。宮,房子,與居住有關。本義:四周壘土而居。
(2) 同本義
營,有多個義項,基本意思有,軍隊,軍營;軍隊的單位;籌劃,管理,建設;謀求等。
yíng。
無聲母,韻母后鼻音ing,聲調陽平調。
讀音,指讀一個字或者一個詞時的聲音。現代漢語中,漢字的讀音是根據普通話讀音來確定的,一個漢字往往就是一個音節,多數漢字的音節是由聲母、韻母、聲調三個部分組成的。
營字的簡化字:營
1、營,普通話讀音:[yíng]。
2、營,有多個義項,基本意思有,軍隊,軍營;軍隊的單位;籌劃,管理,建設;謀求等。
3、營組詞:營養、經營、扎營、宿營、營生、營火、摸營、民營、老營、營建、營運、合營、露營、自營、營盤、軍營、公營、偷營、營地、亂營、拔營、營辦、營帳、營業。
1、“營”字的讀音:營~是同“營”意,“營”是“營”的繁體字。營~是指營ying,讀二聲。2、營(營)的意思:營~是指謀生,軍隊駐扎的地方之意,如組詞:營生、營造、公私合營、營地、兵營、營養等。3、綜上所述,就是“營”的拼音、讀音和意思。
多謝邀請。
在二戰中,顯然蘇聯的戰爭動員能力遠勝過德軍。
眾所周知,蘇軍在遭到德軍突襲后的半年時間內,損失兵力447萬余人(純減員313.7萬余人),裝備損失飛機17900架、坦克20500輛和火炮40600門。這個損失實際上已經達到了令軍隊崩潰的極限,然而蘇軍在經受持續敗退和頻繁被合圍的消耗后,德軍總會發現在戰線上出現新的蘇聯部隊。這種打擊承受能力和組建速度已經超過德軍的估計。正是蘇軍高效的戰爭動員制度,建立了“打不死”的紅軍,最終徹底打斷德軍脊梁,為二戰勝利做出卓越貢獻!
布爾什維克取得政權不久,就經歷了內戰和外國軍事力量的武裝干涉,因而在和平時期就建立了一套有效的國防動員體制。部隊的步兵和炮兵戰時補充主要通過后備兵源臨時動員和短期軍事訓練,而關鍵的技術兵種諸如坦克手與飛行員至少需要幾個月培養,戰時臨時征召顯然來不及,這點上德軍在二戰后期就因為飛行員補充問題影響戰斗力發揮,而日本更是因為缺乏系統完整的飛行員訓練補充體制,在戰爭后期出現了飛機生產出來卻無人去飛的困境。
反觀蘇聯,在農業上推行集體農莊制度,采用機械化生產。30年代開始,蘇軍依靠現役部隊裝備和訓練培養了1.1萬個坦克車組,而農業和工業生產系統還可以提供5-8萬名后備坦克車手。飛行員方面,蘇聯30年代開始依托飛行學校、體驗飛行和航空夏令營等,建立了規模很大的預備飛行員儲備力量。盡管飛行員素質德軍和西方都認為并不高,但蘇軍從不缺乏飛行員。
戰爭爆發前夕,蘇軍總兵力已經由1939年1月的160萬人擴充到460萬人。而在戰爭爆發后,蘇軍在6月22日-7月1日短短9天內征召了530萬士兵和65萬名預備軍官。盡管1941年損失巨大,但蘇軍在當年還是新建了286個步兵師、159個步兵旅和82個騎兵師。蘇軍動員的兵力不但彌補了所遭受的巨大傷亡,而且還使得自身總兵力達到1090萬人。
而在后方,蘇聯全面挖潛,盡可能集中勞動力,采取了動員14歲以上青年、動員不適宜服役的男子、動員城市婦女、增加勞動時間等。整個戰爭期間,蘇軍戰爭動員規模達到2700萬人,而德軍只有1400萬人。
綜上所述,正是由于蘇軍行之有效的戰爭動員制度,才最終戰勝德軍,取得戰爭勝利!
要說動員能力毫無疑問蘇聯更勝一籌啊。
蘇德戰爭初期從的德國統帥部到底層的小兵都很奇怪一件事,就是蘇聯為啥還不投降。
蘇軍在戰爭前期的損失慘重得嚇人,動不動就是一次戰役損失十幾萬幾十萬部隊,到1942年的時候如果按兵力算蘇軍早把戰前兵力打光了。這放到其他國家就是亡國滅種啊。
所以當時德國人感覺就是蘇聯人打不完,消滅一個師后方又出現一個師。
源源不斷開往前線的部隊
到了后來冷戰期間那位叛逃的蘇聯軍官搞出的所謂《蘇軍內幕》,什么影子師之類的也是西方試圖回答這個問題。但其實根源就是蘇聯的動員能力強大,能迅速把適齡青年送入軍隊之中,否則什么影子師架子師都是白搭,該影子還是影子該架子還是架子。
二戰后期蘇聯后方人力動員已趨極限,后方甚至把監獄里的刑事犯送上前線。前線部隊就自主在解放地區征兵,適齡青年一掃而空,說白了就是拉壯丁,這也是搞到極致了。
全民皆兵保衛城市
除了男丁之外,蘇軍還大量使用女兵承擔非戰斗崗位甚至部分戰斗崗位,以省出男性當戰斗兵。
自行火炮部隊的女軍官
謝邀。應該說,在開戰前雙方不相上下吧。蘇聯雖然經歷了30年代初的烏克蘭大饑荒和國內大清洗,但在第二個五年計劃結束的1937年就完成了農業集體化,工業化也同期高速發展。1938年開始的“三五”則集中發展軍事工業,飛機生產保持在每年1萬架以上,1940年的武器生產額高達50億美元,超過當時英法的總和,1941年開戰前已接近德國的水平。
希特勒太清楚斯大林的拖延戰術了,再也不敢任這個龐然大物就這樣養精蓄銳。雖然在綜合實力上不占優勢,但德國幾乎是傾全歐洲之力對付蘇聯,特別是把諸如挪威的鐵礦、羅馬尼亞的油田等支撐戰爭的資源納入囊中和打下富裕的法國后,希特勒對巴巴羅薩還是成竹在胸的。
希特勒沒料到的是,開戰僅半年,眼看蘇聯撐不下去的時候,美國介入了。英美特別是美國對蘇聯的援助讓德國人領教了“沒有對比就沒有傷害",這樣恐怖的大手筆援助可是德國人當初沒有計算在內的。
謝謝邀請!
二戰時德軍和蘇聯的綜合實力對比要分幾個方面。
一;領土和人口。德國戰前,控制了近250萬平方公里土地和2億人口,其中德國人有5000萬左右。蘇聯戰前,包括入侵芬蘭和波蘭后新并入了一些地區,共擁有2000多萬平方公里土地,人口接近2億。去掉占領區人口,蘇聯人口是德國的4倍。按照當時德國征兵的要求,年齡16--60歲,也只能征兵1000萬左右,而蘇聯是20__40歲有將近3000萬,雖然戰爭初期,蘇軍損失慘重,但后期蘇聯仍然有著源源不斷的兵源,一直支撐著蘇軍打到柏林。
二;戰略資源;德國是個資源比較匱乏的國家,尤其是稀土和石油,除了占領的羅馬尼亞有穩定的石油生產供應之外,再沒有穩定的來源。蘇聯由于地域遼闊,各種資源齊全,尤其是高加索的石油,一直是安全、穩定的源源不斷運出,1943年斯大林格勒戰役時,德軍一度接近高加索,但最后還是沒有成功。
三;兵力和武器裝備。德軍入侵蘇聯之前,在蘇德戰線上準備了190個師550萬人,其中19個坦克師,14個摩托化師,他們裝備有坦克4300輛,火炮42000門,作戰飛機4980架。
蘇聯擁有180個師540萬人,其中有60個坦克師和摩托化師,他們裝備有坦克24000輛,火炮3.75萬門,作戰飛機7000架。差距并不是很大。但是由于蘇聯放松對德國的戒備,所以戰爭初期損失非常嚴重。而德軍采用了“閃電”般的襲擊,付出的代價很小。
四:國力和軍工生產力:德國的生產能力和軍工生產能力不及蘇聯,以坦克為例,按照古德里安將軍的要求,德國的軍工廠需要將坦克產量達到800-1000輛/月,最低也不能低于600輛/月,可是軍工廠一再努力,也只能將坦克產量提高到230輛/月。
而蘇聯,德國與蘇聯還處在“友好”期間,德國曾派到蘇聯的一個參觀團就吃驚地發現,蘇聯僅一個坦克工廠在一天內就能生產的坦克22輛,由此估算全蘇聯坦克的月產量是驚人的1500輛,這樣的生產能力是德國可望而不可及的,這種差距在戰爭爆發以后,更是形成鮮明的對比。
五:外來援助。德國從其盟國和仆從國獲得了不少的援助,例如法國的卡車,捷克斯洛伐克的槍械和羅馬尼亞的石油,但這些援助遠遠的不能和蘇聯獲得英美等國的援助相比。盟國對蘇聯的援助起到了很大的作用。這是戰后盟國支援蘇聯的武器裝備的基本詳單。
飛機,美國援助15,481架,英國提供3384架。總共援助18,865架飛機,其中作戰飛機大約有17,000架。
到此,以上就是小編對于南昌陸軍學院夏令營的問題就介紹到這了,希望介紹關于南昌陸軍學院夏令營的2點解答對大家有用。